看到组里有不少朋友关注禁足期间的食品储备选择问题,#很实际的问题。各地的疫情现在变化都很快,谁也说不准哪天会不会碰上所在小区要封、满街抢菜的情况。
作为经历了从彻底封城到逐渐解封的过来人,我愿意说说对居家封锁之前(和之中)怎样采购储备食品的一些看法。只是一己之见,就为大家的讨论抛砖引玉吧。
具体怎样谈呢?就假设:明天小区就得封了,到时物流全停,人不能下楼,社区除了水电气正常,送生活物资的整个流程从确定货源到安排运输到分配发放,全部还茫无头绪遥遥无期,因为小区乃至整个街道都是一时之间疫情突发,卷堂大乱。持续时间,起码一个月。那么一个人住在这儿,还有也许是最后一次去超市现场采购或者接收网购配送的机会,得准备封门一个月的食物储备(不涉及口罩卫生纸等日用品),还要考虑长远开支适度,不能多花不必要的钱。大家说说看,该买什么呢?
用手机上的购物小程序模拟采购了一次,内容如下。后面我来分门别类说一说选择的理由:
除了花生,其实还有另一种高性价比的坚果,那就是油葵籽。是用来榨葵花籽油的品种,油葵籽的颗粒比做零食的花葵子小,皮更薄,籽仁的含油量比花葵仁高5%到10%,其余营养价值大致相当。作为榨油原料,油葵仁价格不如葵花仁高,拿来平替做烘焙辅料或者炒熟做零食,那是相当适合的。不过油葵籽得从北方产区网购,不太适合现在的scenario,这里只是顺带说说而已。
饮料:
平时如果也在喝茶跟咖啡的话,封锁前就没必要特地囤积了。选择非常多,比较个人化。
南方的茶产区,实际是连成一片的。在知名度高的那些点状分布的名优茶种之间,各地有太多知名度小而品质优秀价格合理的茶——比如受到@ 嘿嘿云 赞赏的米砖茶——等待人们去发现。
咖啡是买生豆自己烘的(用平底锅和筛网),目前在喝50元/kg的乌伊拉Huila产区豆,香气像在树下喝热巧克力。以前也曾经买过云南小粒咖啡豆,油脂还可以,但风味就有点过于寡teen patti real cash game淡了,应该是品种的问题。日常喝的话,感觉还是南美豆比较不容易翻车。
整体上来说,为居家封禁储备食品,我还是尽量依据平时的健康饮食原则来选。只是为了能耐封锁、打一个月持久战起见,选择干冻蔬菜,有了它们做保底之后,再尽量获取新鲜蔬菜。实际操作的时候,大家有可能不需要准备一个月的储备,甚至也有社区保障早已做好准备,物资比较充足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准备干冻蔬菜,优先考虑耐存的新鲜蔬菜比如土豆、、洋葱;有了它们之后再尽量储备稍不耐存的豆类、莴苣、叶菜;然后才轮到很不耐存的叶菜乃至水果。
没有必要把居家封禁的食品储备变成单兵口粮和户外生存用品的集合,场景不对,可能吃久了会不健康,也浪费钱。
需要为封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日用品、药品等等。但我觉得最应该首先准备的是一种认识,那就是:
疫情居家封禁,它的本质是一种灾害(天灾人祸因素交织),与战争、地震、坠机和饥馑并无不同,是外界加诸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一次创伤。
虽然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虽然有声音要把这个创伤描画成一个靠着沉默忍耐必然就能换回的伟大胜利,大家自己还是要用日常饮食的点滴平衡来尽量去弥补它、修复它,力求自助,脱困,最终幸存。而不是屈从于暂时的压力,去克扣膳食、加重饮食的失衡,造成本可避免的次生灾害。
已经有太多太多本可避免的悲剧发生了。
最后,愿大家都保持小强一样旺rummy town hack盛的生命力,不被这世道夺去宝贵的幸福和健康吧。